">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射型降落伞。
背景技术:
[0002]
无人机简称为uav,是利用飞控系统及内部运行程序来运行制定航空工作的飞行设备,是一种不载人的空中飞行器。
[0003]
小型无人机技术在近几年开始逐步成熟,用小型无人机从事摄影、拍摄、倾斜摄影等应用,逐步替代了传统方式模式,大大拓展了无人机的本身的用途。
[0004]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由于突发状况导致的无人机坠毁、伤人、损物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本领域急需研发一种无人机辅助设备,用于在无人机发生突发故障时能够使无人机平稳落地,降低无人机坠毁、伤人、损物等事件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射型降落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突发状况导致的无人机坠毁、伤人、损物等事件出现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射型降落伞,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装置、动力装置和降落伞;
[0007]
沿着朝向所述降落伞方向,所述壳体顶部设置盖板;
[0008]
所述动力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所述降落伞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降落伞打开。
[0009]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的电源、控制单元;
[0010]
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内;
[0011]
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0012]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点火单元和推进单元;
[0013]
所述点火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推进单元连接,用于启动推进单元;
[0014]
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降落伞连接,用于推动所述降落伞从所述盖板处弹出。
[0015]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点火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之间的第一阻燃单元。
[0016]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的三轴姿态仪或/和重力感应装置;
[0017]
所述三轴姿态仪或/和所述重力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内部;或
[0018]
所述三轴姿态仪或/和所述重力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内部;或
[0019]
所述三轴姿态仪或/和所述重力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
[0020]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壳体相对两侧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通孔,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底座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21]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每个通孔上均设置第一吸附单元;
[0022]
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在第一层所述阶梯与第二层所述阶梯连接处设置第二吸附单元,所述第二吸附单元与设置于所述通孔上的第一吸附单元连接,用于将底座卡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底座的外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
[0023]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降落伞包括:第二阻燃缓冲层、伞体、伞绳和伞扣;
[0024]
所述伞扣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25]
所述第二阻燃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第二阻燃缓冲层将所述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所述底座设置于背离所述盖板一侧的腔体内;所述伞体设置于所述朝向所述盖板一侧的壳体内;
[0026]
所述伞体设置于所述第二阻燃缓冲层上;
[0027]
所述伞绳一端与所述伞体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阻燃缓冲层连接于所述伞扣上。
[0028]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盖板一端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通过第四吸附结构与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五吸附结构吸附连接,在所述第四吸附结构、第五吸附结构、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
[0029]
可选地,上述的弹射型降落伞,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支架,所述壳体通过支架安装于无人机上。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3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弹射型降落伞,通过将壳体安装于无人机等飞行器上,当飞行器发生失重或者故障时导致的机身不稳情况,控制装置控制动力装置启动,动力装置使降落伞从壳体的盖板处冲出且打开,使无人机能够相对平稳落地,避免机体损毁并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等。
附图说明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射型降落伞的立体图;
[003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射型降落伞的侧视图;
[003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0037]
附图标记说明:
[0038]
壳体100,盖板110,通孔120,第二吸附单元121,第一吸附单元130,两个腔体140、150,铰链160,第四吸附结构170,第五吸附结构180,密封结构190,控制装置200,底座210,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211,凸起结构212,间隙213,第三吸附单元214,控制单元220,电源230,动力装置300,点火单元310,推进单元320,第一阻燃单元330,降落伞400,第二阻燃缓冲层410,伞体420,伞绳430,伞扣440,三轴姿态仪500,重力感应装置600,支架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现在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
以示意方式说明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40]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2]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3]
如图1所示,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射型降落伞,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的控制装置200、动力装置300和降落伞400;沿着朝向降落伞400方向,壳体100顶部设置盖板110;动力装置300,分别与控制装置200、降落伞400连接,用于控制降落伞400打开。本申请通过将壳体100安装于无人机等飞行器上,当飞行器发生失重或者故障时导致的机身不稳情况,控制装置200控制动力装置300启动,动力装置300使降落伞400从壳体100的盖板110处冲出且打开,使无人机能够相对平稳落地,避免机体损毁并减少人员及财产的损失等。
[004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200包括:底座210、以及设置于底座210内部的如图4所示的电源230、控制单元220;底座210设置于壳体100内,动力装置300设置于底座210内;电源230与控制单元220连接。本申请通过电源为控制单元220供电,使本申请的弹射型降落伞处于供电状态,能够自主工作。
[0045]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00包括:如图4所示的点火单元310和推进单元320;点火单元310,分别与控制单元220、推进单元320连接,用于启动推进单元320;推进单元320与降落伞400连接,用于推动降落伞400从盖板110处弹出。通过点火单元310点燃推进单元320,产生推力作用于降落伞400,降落伞400在推力的作用冲向盖板110,盖板110在推力的作用下打开,同时降落伞400冲出壳体100后弹开,使降落伞400处于开伞状态。
[0046]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00还包括:设置于点火单元310与推进单元320之间的第一阻燃单元330。由于推进单元320点然后,容易引燃点火单元310和控制单元220,因此在点火单元310与推进单元320之间设置第一阻燃单元330,能够有效地放置引燃,更加安全可靠。
[0047]
优选地,沿着底座210至盖板110方向,依次设置有控制单元220、点火单元310、第一阻燃单元330、推进单元320。
[0048]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控制单元220连接的三轴姿态仪
500或/和重力感应装置600;三轴姿态仪500或/和重力感应装置600设置于控制装置200内部;或三轴姿态仪500或/和重力感应装置600设置于底座210内部;或三轴姿态仪500或/和重力感应装置600设置于壳体100内表面或者外表面上。本申请通过三轴姿态仪500或/和重力感应装置600感应无人机的飞行形态,并将飞行形态传递给控制单元220,控制单元220根据飞行形态控制点火单元310是否启动。
[0049]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换推进单元320和电源230,电源230可以为电池等供电元器件,本申请将底座210设置成可拆卸结构。可拆卸结构有如下三种: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1)壳体100一侧的内表面上设置通孔120,底座210一端穿过通孔120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100内,可以通过磁条磁吸与壳体100内,底座210另一端设置于通孔120内;或壳体100相对两侧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通孔120,底座210的两端分别设置于通孔120内,底座210拆卸地设置于壳体100内;或壳体100一侧的内表面上设置通孔120,壳体100相对一侧的内表面上设置凹槽,底座210一端穿过通孔120可拆卸地设置设置于凹槽内,底座210另一端设置于通孔120内。通过一端设置通孔120的结构实现拆卸。
[0051]
(2)壳体100的相对两侧的内表面上均设置有通孔120,且底座210的一端设置有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211,在第一层阶梯与第二层阶梯连接处设置第二吸附单元121,第二吸附单元121与设置于通孔120上的第一吸附单元130连接,用于将底座210卡接于通孔120内,底座210的外表面与壳体100的外表面平齐;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211与壳体卡接,能够有效地防止底座210具有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211的一端穿过通孔120,起到限位作用;底座21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212,凸起结构212与底座210的另一端边缘具有间隙213,在间隙213与凸起结构212连接处设置第三吸附单元214,第三吸附单元214与设置于另一通孔120的第一吸附单元130连接;凸起结构212相对于通孔120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过度穿过,实现底座210的两端与壳体100的外表面平齐,结构美观,密封性好。
[0052]
(3)相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壳体100的相对两侧的内表面上一端设置通孔120,另一端设置凹槽;底座210的一端设置有两层阶梯式凸起结构211,在第一层阶梯与第二层阶梯连接处设置第二吸附单元121,第二吸附单元121与设置于通孔120上的第一吸附单元130连接,用于将底座210卡接于通孔120内,底座210的外表面与壳体100的外表面平齐;底座210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212,凸起结构212与底座210的另一端边缘具有间隙213,在间隙213与凸起结构212连接处设置第三吸附单元214,第三吸附单元214与设置于凹槽上的第一吸附单元130连接。
[0053]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降落伞400包括:第二阻燃缓冲层410、伞体420、伞绳430和伞扣440;伞扣440设置于壳体100内;第二阻燃缓冲层410设置于壳体100内部,第二阻燃缓冲层410将壳体100内部分成上下两个腔体140、150,底座210设置于背离盖板110一侧的腔体150内;伞体420设置于朝向盖板110一侧的腔体140内;伞体420设置于第二阻燃缓冲层410上;伞绳430一端与伞体420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阻燃缓冲层410连接于伞扣440上。在无人机失重或部件失灵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20打开点火单元310,点火单元310通过导线引燃推进单元320,推进单元320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二阻燃缓冲层410上,伞体420在冲力的作用下打开,防止机体坠毁及人员安全问题的发生。优选地,推进单元由推进剂制成,推进剂包括双基推进剂、复合推进剂、复合双基推进剂。伞绳为偶数根对称设置,优选地,伞绳为4根,对称地连接于所述伞体上。
[0054]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110一端通过铰链160连接于壳体100上;盖板110通过第四吸附结构170与设置于壳体100上的第五吸附结构180吸附连接,在第四吸附结构170、第五吸附结构180、壳体100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190。本申请通过第四吸附结构170和第五吸附结构180有利于盖板110与壳体的快速关闭也打开,且实现冲力作用下的自主打开;密封结构170使盖板110相对于壳体100处于闭合状态时,使壳体100内部形成相对真空状态,提高密封性,有效地防止壳体100内进水受潮等情况的发生。优选地,第一吸附结构、第二吸附结构、第三吸附结构、第四吸附结构、第五吸附结构均为磁条。
[0055]
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0底部设置支架700,壳体100通过支架700安装于无人机上。优选地,支架700可以通过螺钉铆接于无人机等飞行器上。
[0056]
本申请的工作过程为:三轴姿态仪500、重力感应装置600将测量到的无人机飞行姿态发送给控制单元220,一旦无人机发生故障导致机体失重及机体倾斜状况,控制单元220发送信号至点火单元310引燃推进单元320;推进单元320引燃后通过冲击力直接作用于第二阻燃缓冲层410,随即力作用于降落伞400上,冲开伞体420,通过下坠重力引起上升气流完全打开伞体420,保证无人机以安全速度下落。
[0057]
以上述依据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和需求,请点击【立即咨询】或者是添加微信号 【15517851322】和我们平克曼商标网客服取得联系,为你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