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跨境电商卖家们,在各个跨境平台摸爬滚打久了,一定对知识产权纠纷这些问题不陌生,所谓人在河边走,哪有不被坑过?可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中,跨境电商是重灾区!占全年新立案数量的一半以上,且多为败诉!可窥见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多少卖家的血汗钱!
报告内容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于今年6月发布了《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总体情况
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的知识产权诉讼和纠纷总体数量持续上涨,共涉及986起案件,较上年增长了14.39%。其中专利诉讼新立案287起,商标诉讼新立案718起。这些案件共涉及中国企业9569家次,其中98.16%的中国企业为被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跨境电商风险
涉及跨境电商的案件数量较多,有559起,占全年新立案数量的56.69%。这些案件主要包括专利侵权45起和商标侵权514起。在已结案的商标诉讼案件中,中国企业获得的最有利结果通常是与对方和解。大多数企业缺席应诉被判决败诉,平均判赔金额为9.4万美元!
其中,GBC作为商标案件原告主要代理律所,在起诉数量上更是遥遥领先,令人闻风丧胆……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涉案领域
知识产权纠纷主要涉及制造行业,其中专利和商业秘密诉讼主要涉及该行业。商标诉讼则主要涉及批发和零售行业。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企业分布
涉侵权案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其中广东企业占比近三成。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诉讼结果
在专利和商业秘密诉讼中,有63.39%和50%的案件以和解撤案结案。而在商标诉讼中,有74.56%的被告因缺席应诉而被判败诉。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337调查”
2022年中国企业涉美“337调查”共计22起,涉及中国企业107家次,较上年增长了17家次。其中91.67%的案件因专利侵权而立案调查。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来源:2022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纠纷调查报告
跨境电商如何避免陷入知识产权纠纷?
1、提前注册商标、专利和版权:
在产品面世之前,应提前申请专利并注册商标,以防止他人抢先注册或侵权自己的品牌和专利。这样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产品和技术,并避免被他人侵权。
2、进行品牌备案:
对自己的商标进行品牌备案,可以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和认知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品牌,防止被他人侵权。
3、做好产品和Listing审核工作:
在产品上架之前,做好产品的审核工作,避免侵权行为。如:了解生产商的生产资质,确认产品是否有合法来源,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文件,避免采购仿品和假货。同时,在设置Listing时,尽量使用原创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不带有其他品牌的名称或商标。
4、排查可疑卖家:
对于一些可疑卖家,特别是那些使用“钓鱼”手段进行调查的律所,要留意其ID是否在某个时间段购买了大量同一商品。如果发现可疑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5、规避供货商风险:
在选择供货商时,需要注意他们的产品是否有专利证书和品牌授权。部分供货商可能是品牌的代工厂,但这并不代表着对方就有专利权。
6、自主设计产品:
自主设计的产品可以与其他卖家产生差异,同时,自主设计可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7、注意跟卖侵权:
不管是外观、商标又或者是其他方面,跟卖爆款产品很容易侵权。
8、做好侵权预警:
卖家可以在平时多留意自己产品相关的侵权案件,并排查自己产品是否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