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明显贬值趋势,这对中国的跨境卖家而言,既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
而后续,人民币的走势将会如何?是继续贬值,还是会缓慢回升?
结合最近人民币表现,以及中美两国现状,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近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表现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32,升值至6.69。
自2023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出现贬值趋势——
2月1日至3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72贬值至6.97;
3月8日至5月10日,汇率小幅震荡;
5月11日至6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出现贬值,从6.92贬至7.27;
7月1日至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止跌小幅升值,汇率从7.27升至7.19。
二、 人民币还会继续贬值吗?
结合以下情况,我们的答案是「会」。
首先,从内部角度来看,有四个因素导致人民币继续贬值。
1.美国通胀压力仍在,中国有明显的通缩风险。
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在下降,CPI同比涨幅今年有望跌破3%,这意味着价格上涨趋势越来越缓。但中国存在明显通缩风险,CPI同比增速仅1%左右,价格上涨乏力。
通常,资金会流向通胀率较高的国家(美国),因为那里资产价格上涨更快,能获得更高收益。
2.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
中国经济增速第一季度强劲,第二季度回落,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速度在下降。经济增速越慢,代表该国货币需求减弱,着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
3.美国和中国的利差在扩大。
美国利率维持高位,中国利率在下行。高利率意味着在美国投资可以获得更高收益,所以资金会从利率较低的中国流到美国,以此增厚收益。
4.中国贸易顺差扩大,美国贸易逆差收窄。
中国顺差扩大,意味着中国通过贸易赚取的美元更多。当中国企业或个人手里持有的美元越来越多,就会选择兑换成人民币,而这会增加人民币的供给。
美国逆差收窄,意味着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减少了,美国支付给其他国家的美元也减少了,所以美国手里留存的美元变多了。
那么相对来说,美国需要从其他国家换取美元的需求就减少了,其中也包括从中国换取美元的需求。
人民币供给增加,且需求减少,共同导致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以上四点,均指向了后续人民币兑美元继续贬值的趋势。
其次,从外部角度来看,人民币贬值和美元指数息息相关,人民币的趋势还是贬值。
1.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元对一篮子主要货币的相对价值和汇率走势。
如果美元指数下跌,表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有所走弱,代表美元对绝大多数货币贬值,其中就包括了人民币。
简单来说,美元指数走弱,约等于人民币贬值。
2.要分析美元指数走势,必须重点对比观察欧元区情况。
美元指数是美元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加权平均,其中欧元占比最大,高达57%。
所以这里有一个常识,即美元指数与欧元区经济走势成反向关系,两者呈现负相关。
从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6月份暂未加息,但7月份加息了25个基点,而欧洲央行6月份开始加息。
相比之下,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度落后于美国,加息开始时机更晚,结束时间也更晚。
从经济情况看,美国经济表现较欧元区更好一些。
美国经济季度环比正增长,同比也在反弹;而欧元区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
从通胀方面看,美欧通胀在下降,美国CPI可能降至3%左右,而欧元区CPI仍然较高。
综上,当前阶段来看,基本面支持美元相对欧元更强,因此美元指数表现为走强。
但是,美联储7月份进行了最后一次加息,但欧洲央行的加息进程还将在未来持续几个月。
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央行的加息节奏会超过美联储,这将导致欧元相对美元更加强势,美元指数将走弱。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贬值。
三、总结:
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贬值情况,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跨境卖家来说,人民币维持贬值趋势,能够带来诸多好处,比如价格竞争优势凸显,出口收入增加,刺激出口需求,提高企业盈利空间。
但是,贬值也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比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需要权衡利弊得失。
总体而言,适度贬值对出口企业确实有一定助益,跨境卖家可抓住这段时间潜心经营,换取更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