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企业都希望自己在报税时,能少报点,跨境卖家也不例外。
其实,美国有许多针对公司的税收扣除或税收抵免政策,如果卖家能够合理利用,并提前做好公司层面的税务筹划,其实可以省下非常多的税款。
但要小心,不要弄巧成拙,变成了逃税。
01 避税跟逃税,有什么区别?
避税和逃税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合规行为,一个是违法行为。
通过构建合理的交易,可以降低税款,从而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逃税则是以欺骗、隐瞒等手段,躲避公司的纳税义务。
如果公司控制不好,合法的避税行为,也可能会因为「越界」,而变成逃税。
美国国税局IRS主要是通过辨别「公司是否有欺诈意图」,来裁定公司是合理避税,还是非法逃税。
即使是收入水平相近,公司的所有者往往会比工薪阶层,更容易受到税务稽查——因为公司所有者的方法更多。
那么,对于企业主来说,有哪些行为看似是避税、实则是逃税呢?
行为一:虚假申报或夸大扣除额
在美国,如果向慈善机构捐钱或捐物,是能够获得相应的税收扣除或抵免的;
同时,因公产生的差旅费,也是能够获得税收扣除的。
如果企业在报税表上虚假填报未经核实的慈善扣除额或差旅费,将很有可能会被IRS注意到。
行为二:将个人开支列为商业开支
像是电脑、汽车等用品,既有商业用途,又有个人用途,很难对其做出彻底区分。
为了防止IRS将商业用途误认为是个人用途,建议卖家在购置或使用此类产品时,保留好记录,防止被认为是税务欺诈。
行为三:从事虚假交易
例如,公司向股东实际支付的是股息,却通过某些方法,将股息伪装成“利息”,用于获得利息的税收扣除。
因为国税局决定某项行为是否应税,不是看它的「表现形式」,而是看它的「本质」。
在这个操作里,股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因此,即使申报了利息的扣除,也不会获得相应的税收扣除。
相信大部分卖家都不希望自己被贴上「税务欺诈」的标签,但也确实不想缴纳这么多税款,该怎么办呢?
寻找专业人士或机构,提前给公司进行税务筹划,能够实现在合规的前提下,将要交的税变得更少。
02 想要减少税收,一定要做好税务筹划
一般来说,专业人士会从减少应税收入、最大化税收扣除和抵免,以及控制收入和扣除时间这三点入手,去构建公司的交易。
首先,想要减少应税收入,就得对公司之后几年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可靠的估算。
因为税务筹划是基于某一个合理范围内、对公司之前的销售收入、支出和现金流情况等,进行合理预测的。
如果公司收支变动过大,则很有可能导致税款的增加。
其次,想要最大化税收扣除和抵免,就需要充分利用每个可用的扣除额,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应税收入。
如果遇到某种类型的费用,税收扣除和税收抵免都可以申请的情况下,建议优先申请税收抵免。
最后,要注意控制收入和扣除的时间。
「立刻执行」是个好词,但放在税务上却不一定。
在税务上,需要注意把控好各种交易节点,并在产生费用或支出时,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适当延迟或加速记录,可以在报税年度适当降低纳税等级,或是推迟纳税义务,以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
03 常见的税务规划陷阱
陷阱一:用交易的形式来伪装交易实质
之前我们提到过,将「股息」掩盖成「利息」,并不能获取扣除额。
此外,将「股息」变成「薪酬」,也可能会被IRS识破。
举个例子——
小A是公司的经理和主要股东,他签下了一张大单,公司的收入会从5万美元,变成50万美元。
小A觉得自己的薪资应该变高,还能变相为公司省税,自己也能因此获得更多收入。
因此,小A将自己原本3万美元的工资,变成了45万美元。
这个举动很快被IRS注意到。经过审计,IRS认为,虽然小A为公司带来了超过3万美元的价值,但同行业的合理薪酬是10万美元。
所以,只有10万美元是可以作为薪资进行扣除,而另外的35万美元,实质是股息,不符合税收扣除的条件。
陷阱二:将单个交易分成多个步骤
IRS有时会用「步骤交易」原则,来将多阶段的交易,视为一个单一的交易。
例如,A转让财产给B,然后B将同样的财产转给C。
如果转让是相互依存的,则出于税收目的,IRS会将这个转让视为A到C的转让。
A到B的转让,不会产生任何的税务后果。
也就是说,即使在交易流程内,强行加上一个人,也不会改变交易带来的最终影响。
陷阱三:觉得IRS不会查到自己的亲属
对于那些和纳税人有商业往来和家庭关系的人,IRS会密切关注。
税法赋予了IRS特殊权利,以处理利用亲近关系,达成减税的情况。
IRS代理人会仔细审查伪装成商务目的的个人用途,比如伪装成出差的假期旅行、明明是购买家具却作为公司费用支付,以及支付给亲属或股东过高的工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