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2023年的“天降紫微星”,ChatGPT在全球掀起了一股AI巨浪。
对于跨境人而言,AI的到来让行业内的各个环节效率都得到了提升。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人利用AI达成自己非法的目的......
因刷单,72小时关店!
多亏ChatGPT帮大忙!
有卖家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了,因刷单被警告后,没有选择服务商,而是自己写POA通过申诉的经历。
据他所说,5月中旬上架新品后,每天持续刷单到5月初,在5月13日就收到了亚马逊操作销售结果及排名的警告,通知72小时关店。在当天账户专员的电话中,承认了刷单的事实,随后便开启了漫长的POA申诉之路。
图源:知无不言
一开始,他根据自己的申诉思路连续提交了两封POA,都未通过,而在与专员通话几次后,不仅展现了自己积极应对的态度,而且根据指引将证据清单进一步详细列举。针对专员给的非常具体的建议,提交了三次POA,最终他申诉成功,警告也被移除。
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与亚马逊账户专员的对话中需要展现自己诚恳的态度,所提交的POA,也需要态度诚恳、言辞恳切、积极认错。
不过,该卖家也表示,“ChatGPT真的是帮我大忙了。实在是自己的英文已经还给老师了,三版POA我都是理好思路,写好中文,然后让ChatGPT帮我翻译成英文。不过针对GPT所写的申诉信,也需要继续有所筛选和改进,不可以全盘接受,否则理性、生硬很容易耽误申诉。总而言之,ChatGPT帮写POA,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合作还是很愉快的,推荐大家使用。”
科技改变命运,正是有了ChatGPT,才能让上文中的卖家如此高效地通过亚马逊审核。可见,AI在跨境圈已经有了强大的用武之地。
亚马逊卖家的省钱攻略:
借AI以假乱真!
随着AI技术的成熟,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在各行业拥有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而在跨境电商行业也是如此,据报道,近日,TikTok、eBay、Lazada等平台纷纷探索并布局AI。
Lazada Group近日发布了LazzieChat,这是东南亚首款由Azure OpenAI服务中的OpenAI ChatGPT提供技术支持的电商AI聊天机器人。
TikTok正测试一款AI聊天机器人,该工具可与用户交流短视频相关问题,并帮助他们发现内容。
近日,eBay在其安卓应用程序中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描述生成器。
跨境电商平台在积极探索AI,许多亚马逊卖家也已经在各个运营环节中运用AI了,例如产品图片的制作。众所周知,请外籍模特的费用一般都不低,如果是拍摄产品图片,价格一般是几千块一小时,有的还会要求几小时起拍。那么,如果依靠AI制作图片,那么这笔钱就可以省了。
近日,有卖家就利用AI将假人模特转变为真人模特,不仅能够为服装类、假发类卖家将模特拍摄的钱省下来,而且效果也是杠杠的。当然,关于模特的头发颜色,衣服都可以调整,只要描述精细。
图源:卖家分享
很多3D 图和平面设计可以用AI 快速生成,运营人员和营销人员做AB test的成本大大降低。另外,除了产品图片做得如假包换外,用AI完成视频的制作也是轻而易举。因此,有卖家提醒,除了ChatGPT外,像Notion,和做图的MJ、SD、MD,音视制作的Murf、Resemble等AI工具,大家都可以尝试一下。
当然,AI如此强大,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正确使用AI,部分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它。
靠AI换脸应对亚马逊视频验证?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
近日,某地警方发布了一起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一位郭先生的好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朋友在外地竞标,需430万保证金+公对公账户过账。基于信任+视频聊天已核实身份,在10分钟内,郭先生未核实钱款是否到账,分两笔把430万打给对方。
骗子轻而易举就得手了430万,因为诈骗手段确实前所未有,受骗者们几乎都毫无防范。据媒体报道,目前,通过AI换脸和合成声音来进行诈骗,成功率竟接近100%!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此,也有卖家谈笑道:“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用在亚马逊视频认证上......”
图源:知无不言
有这种想法的当然不止一位,毕竟现在遇到视频审核的卖家不少,能够安全通过最好,但是这一欺骗行为可太“刑”了。不把工具用到正道上,始终有风险。当然,亚马逊卖家中不乏有人也在利用AI牟利。
前段时间,据美国财经媒体的调查显示,亚马逊上一些参与VINE计划的店铺,在商品评价中会出现一些很奇怪的评论,这些评论的开头统一是“作为一个人工智能(As an AI language model)”。
图源:产品评论区
这种话语不仅像是AI系统表达的,而且针对商品的描述也十分简单,并没有像真人一样介绍。显然,这很有可能是有人在利用AI制造虚假评论。
如果亚马逊不整顿,那么,Vine计划中的虚假评论也会严重伤害买家体验,最终降低Vine计划的信誉度,扰乱竞争和市场。
道路千万条,守法第一条。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将工具用在正途上则能够降本增效,如果用错了地方,那么等待自己的将会是,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