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信在2021年埋下巨大风险,“天灾”、“人祸”接踵而至
1、2021年3月初英国Greensill金融公司破产,给瑞信造成了巨额损失。
Greensill是做供应链融资的,它发现供应链中应收款普遍存在延期打款的问题,所以它将企业支付的预付款进行证券化,打包成债券出售给第三方金融机构,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而瑞信就是这笔债券最大的买家。
疫情之前,Greensill发展得顺风顺水,但新冠疫情的到来强烈冲击了全球供应链系统,导致Greensill破产。瑞信之前投资了100亿美元给Greensill所发行的债券,所以损失惨重。
2、2021年3月底Archegos爆仓,给瑞信带来巨大的亏损。
2021年3月底,对冲基金经理BillHwang管理的家族办公室Archegos对股票进行高杠杆押注,股票崩盘,单日亏损超百亿美元。
受Archegos爆仓事件连累,瑞信作为损失最为严重的一家银行,损失47亿美元,声誉和商誉一并都深受其害。
3、2022年以来,瑞信CDS暴涨暗示风险开始爆发。
进入2022年以来,备受打击的瑞信银行的CDS(五年期信贷违约掉期)暴涨,CDS的作用类似于一种保险合同,CDS的基点越高则代表公司无力还债的风险越大。
二、3月15日瑞信股价大跌,带崩一系列银行股
1、原因一:自曝财报中的重大缺陷
3月14日,瑞士信贷集团不仅发布了一份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年报,而且自曝在2022年和2021财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
瑞信在其年度报告中自曝,“自己集团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无效(materialweakness)”,因为它未能充分识别财务报表的潜在风险。“重大缺陷”指未能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以查明和分析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风险,管理层也没有设计和维护对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和列报的有效控制。
瑞信当时称正在紧急制定“补救计划”以修复“重大缺陷”。董事长阿克塞尔·莱曼(AxelLehmann)已提议在2022-2023财年“自愿放弃”价值150万瑞士法郎的股票奖励。瑞信将2022年所有员工的资金池削减了约一半。
2、原因二:最大的股东拒绝提供任何资金援助
财报发布后,瑞信的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为它提供更多的资金以度过难关。沙特国家银行主席 Ammar Al Khudairy表示:“绝对不会向瑞信提供进一步的流动性支持。”沙特国家银行已经是最大的股东,如果伸出援手,那么将持股超过10%,这会带来额外的监管障碍。
三、3月19日最后的时刻——瑞银集团将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收购安排是在瑞士政府和央行的全力推动下强制执行的,且也不需要各家股东的批准,以此缓解巨大的、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一家资产超过万亿美金的金融机构,就被30多亿美金收购了。
对这次的收购最贴切的形容就是包办婚姻,新郎、新娘不情不愿,长辈强势介入,还承诺给足资金。瑞士国家银行表示可以向瑞信提供高达1000亿瑞士法郎的流动性援助贷款。
相较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论是美国还是瑞士,各国政府和央行的出手都奇快无比。但是,决堤的洪水无孔不入,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虽然每家银行的倒闭在表面来看都不具备普世性,但是金融市场里微妙又理性的关联或将带来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