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过3个月,在与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家们聊天中,他们会提到说订单量比去年有所下降,很多欧美国家采购的订单都转移到了东南亚,有些港口的集装箱己经堆积成山。
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尤其是欧美国家对我们贸易政策的变化,肯定会影响到出口企业的业绩增长。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年产能几乎占了全世界的30%,虽然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能消化大量的产能,但是还有17%以上的产能无法释放,只能向海外寻找出路。
根据目前的局势,这种国家之间的经贸紧张关系,在短时间内没有希望解除,所以要努力想办法,提前布局。
小编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走访,以及市场的反馈,总结归纳,得出国内的跨境企业,要改变止前的困境,三大转移非常重要。
哪三大转移?
1、市场转移
虽然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关系现在比较紧张,导致欧美国家在不断对我国进行经济制裁,限制进口中国的货物,但是,还是有很多国家需要中国生产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比如中东,非洲,拉美,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首先企业可以在这些地方开辟新兴市场,获得新的增长点,主要渠道有新兴的电商平台,比如俄罗斯的OZON,沙特的SOUQ等电商平台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入驻,OZON还直接在深圳设立了中国总部,专门为中国企业服务。
其次可以参与这些地区的各种展会,与当地贸易商和零售商开展合作,比如第5届伊朗出口潜力展等,为了鼓励企业出国参展,有些地方政府还会有专项补贴。
2、产能转移
欧美国家现在限制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国企业可以去东南亚等地设立工厂,既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又能顺利进入欧美市场。
其实这件事情,在早几年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做了,小编认识一家在深圳观澜的电源生产企业,5年前就把整个生产工厂搬到了印度,在国内只留下销售公司。
根据有些企业的经营数据就可以看出,现在东南亚,特别是越南的外贸顺差,很多都是当地的中国企业创造的。越南制造,泰国制造的背后,还是中国制造。
3、供应链转移
很多国内的跨境出口企业,自己是没有工厂的,全靠整合国内的供应链。
在现在出口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完全也可以进军人工成本低,刚开始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把我们成熟
的供应链体系带过去,与当地的企业一起合作,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样。
把整个东南亚国家,变成中国企业新的供应链基地,
以上这三点建议,你是否认同呢?欢迎评论探导。